霞光溢情 ——评张霞散文集《情满深圳湾》
- 作者: 赵文强
- 编辑: 宋颂
- 来源: 未知
- 点击: 2241
时间: 2023-12-11 12:44:51
女性细腻,往往是相对于男性粗犷而言;女作家柔情,对于大多数男性作家来说望尘莫及。近日读了女作家张霞的散文集《情满深圳湾》(花城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对女性作家构思之缜密、语言之精妙、情感之丰富、叙事之委婉叹为观止。正如作家张霞之名,其散文作品犹如一道霞光,亮丽灼眼,其中蕴集慰人的情感温暖、温柔、温馨。
作家张霞来自广东揭西县,怀揣文学梦想走进银行大门,从一个基层一线的职员,在与算盘、钞票、账页打交道的工作之余,把全部时间倾注到她挚爱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她躬身实践汲取滋养,她感悟生活捕捉灵感,她形象思维品味人物,把文学理想一步步地照进现实。她因文学生活充盈,因文学出类拔萃,成为了揭阳市人大代表,成为了金融系统文学“黄埔一期”武汉大学作家班的学员,成为了省级银行深圳农行的一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金融作协会员,成为了金融系统赫赫有名的作家。
一口气读完张霞的散文集《情满深圳湾》,其人、其情、其景时时萦绕心头,坠入梦境,品咂回味,犹如咀嚼芳香。
散文《众里寻他》字里行间,浓郁的人间烟火味道,别样芬芳。“我”从参加工作之初,于踏入社会之时,邂逅相遇中学教师而且具有同样文学情结的“冬子”,拉开了男女主人公微妙、羞涩的爱情故事。“冬子”的开放、开朗,与“我”的自主、矜持,极其鲜明地展现在叙事之中,吸引读者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细嚼慢咽地读下去。读者越往下读,读出了“我”的真实情感、恋爱观念和人生追求,也读出了“冬子”追求爱情的炽热、坚毅。“冬子”得不到“我”的爱,悲怆般离开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在这里呈现了“冬子”的强大自尊,也从另一侧面凸显了“我”之吸引“冬子”的粲然之处。
《众里寻他》写“我”与“冬子”的爱情故事,没有让人心跳的情感描写,但是几大细节描写,让文字陡然生色:“从外表看去,他长着一张大众化的脸庞,隐在人群中并不抢眼,是一张看过一眼后很难记住的脸庞”“他说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双眼熠熠闪光”“那顿饭吃了两个小时,直到饭店的服务员收拾完其他桌子的碗筷、桌面,不时地拿眼角余光瞟着我们,这时我觉得该退场了”“我当时气急了,不知道说些什么,我的样子一定是凶巴巴,像个母老虎,他被我吓呆了”“我飞也似的奔向小镇车站,抱着一丝希望,兴许他还逗留在车站。我赶到老城区车站后,焦急地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我轻抚一下眼角,把溢出的泪水悄悄地抹去”“我曾置身人头攒动的地铁,在潮水般流动的人流里,有时脑子一闪:冬子会不会也在其中”“原以为,流逝的岁月将渐渐冲淡我对冬子的愧疚之感。然而我在报刊平台上每发表一篇文章,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冬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惊动人心的细节,在《众里寻他》中一次次地扣人心弦、撩拨着读者的情绪。难怪该文在《河南文学》杂志刊发后,不少读者给作者复函或微信:冬子好可爱啊,我也喜欢冬子。
《众里寻他》在情节递进上,既有相关关系,又有逻辑因果关系,读来环环相扣,环环精彩,结尾寓意隽永,思之良久。第一部分写了“我”入职银行,工作之余“默默地写作”;第二部分写“我”因为写作在团代会上与“冬子”邂逅相遇,有了第一次交谈,开启了文友之间因为有了共同语言之后纯洁无瑕的交流;第三部分写因为文学与“冬子”更多的接触、交流,“我们谈作品,谈文学,谈得甚欢”;第四部分写因为交往增多让“冬子”情爱的种子生根、发芽,“我和他在中学校园绿荫环绕的林荫道上散步”,继而“像一对喝醉了的哥们儿搂着肩贴着脸”,“邂逅生命中的第一场情感”;后“觉得冬子并不是我生命中的那个人”,“我气急了,朝他吼骂”,“我一下失去理智,想也没想就扇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留下他一个人在林荫道上发呆”;之后,“我无比懊悔”,以至于离开小镇时觉得“我应该向他告别”,却意外收到“冬子”的一封信,此时才知道“冬子”早已离开小镇,不知所向,“我伫立在秋风萧瑟的寒风中,像丢了魂似的,再也忍不住扑在路边的樟树上,任凭泪水滴滴答答掉落地面……”;第五、六部分写“我”调动工作后,仍然思念“冬子”,用不同的方式期望与“冬子”再见一面,“我的心一点一点地往下沉”,“众里寻他千百度,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个个情节,丝丝相扣,浑然一体,让读者循着作家的情感波线探寻“冬子”的踪迹,也达到了作者行文引人的目的。
散文《梦回长城》可谓字字珠玑,令人百读不厌。如果说《梦回长城》是一篇获奖散文,毋宁说其散文诗的成分更让读者叫绝。其一,语言画面感强,读来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不在现场胜似现场。“走近城墙垛口,瞭望北面的塞外,只见一望无边的青纱帐,绿波荡漾;远方重峦叠嶂,满山郁葱;俯视长城脚下,则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扫视渐行渐远的村庄,满园果树成林,青翠欲滴。望着眼前这巍峨险峻、苍茫古朴、秀丽翠绿为一体的秀丽风光,我不禁想起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塌长城的传说,犹见……隐隐听见……”,“瞭望”“俯视”“扫视”“望着”“听见”等一个个动词巧妙的使用,让读者领略了慕田峪长城之美、之壮观、之奇绝。其二,语言干净爽悦,朗朗上口。“靠近枣红马,轻抚马头,马儿竟温柔地向我靠近”“我抬起左脚踏进马镫,使劲一蹬,右腿一跃而上,身子就跨上了马背,稳稳地骑在马背上”“马儿跑过卷起一股尘土,把我看愣了”“多少次在梦中,我梦见自己展开一双翅膀,飞过南粤大地,飞过长江,飞过黄河,穿过一片片嫩绿的青纱帐,穿过一片片成熟了的板栗林,一直飞到长城”。其三,文字柔情似水绵延。“你自告奋勇给我当向导”,“你便接过马缰,敏捷地跃上马背”,“等到明年这一天,我们到塞外跑马去,你一定要来呀”“多少次在梦中,我梦见自己展开一双翅膀……”文中的“你”恰是作者意象中的“他”,映照了作者的美妙心理。其四,温润浸染众人。在《众里寻他》中的“冬子”,在《梦回长城》中的“你”,虽然与作者而言只是文中的主人公,但其出现后都使读者跟随作者的思绪轨迹移入美景,在感叹作者悦人悦己的氛围里,更加感悟作者之卓然魅力。一个作家眼中的美好,最能折射文字的优美。
散文《情满深圳湾》重在“情”,落在“满”。作者从五个维度呈现了对于深圳湾的赤诚情怀。在其本族历史上,外公外婆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回到故土,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作者从中受到熏染和启迪,学会做人,为今后立志为国效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下文做了最好的铺垫——理想信念促使我“不忘初心”;在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里,虽然身处基层条件艰苦的一线工作,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一步一个台阶,职业生涯留下一串串难以磨灭的印记”,被基层单位干部职工称为“你是第一个来到我们分社的上级”,唯有爱岗敬业才能迸发烈焰一般的工作热情;在担任揭阳市人大代表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勇于鼓与呼,其真知烁见让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喟叹“我上了一堂金融专业课,以后要先学习金融政策和专业知识,才能做好金融工作”;在深圳农行工作,面对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不辱使命,与“深圳速度”赛跑,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从而体会到“深圳的文明更多的是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外文化、内陆与本土文化的互相渗透,形成地方文化的多元化,给我强烈的归属感”;在与香港的零距离接触中,既感受了香港的今非昔比,又“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新的机遇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必将超越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因为我们身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祖国母亲正带领我们,走向复兴,再创辉煌”,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作者从五个维度的描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深圳湾的热爱和对深圳湾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五个维度以时间为轴线,从不同侧面渐次展开,共同表达了作者为扮靓深圳湾而孜孜以求、阳光向上的蓬勃之气,澎湃出深圳湾人的睿智和卓越力量。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其情充盈之下的神态,又是满满的。这满载着一腔热情的锐气,势不可挡,一往无前。家庭传统驱使着,岗位使命促动着,代表责任鞭策着,融入本能鼓舞着,鲜艳紫荆照耀着,无不使作者意气风发,日日迎着朝阳阔步踏歌而行。
读了散文《古城之夜》,对作者流淌在笔端的“情”之深,溢满胸腔,总有不吐不快的感慨。一个地域富含一个地域的文学,也体现了地域的精神气质。正是作者有了这些地域的记录、想象与创造,地域不再只是一个物质的、社会的空间,它还是一个文学的空间,这里人们不单生活、奋斗,也有热爱与感叹,此时的地域是有血肉、有温度、有筋骨的,甚或是有感情的。作者的描述,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让知的趋同、意象的相近、情谊的呈现,便使散文有了更多灵性,其阅读、赏析、品评,继而文以载道,让读者久久不能释怀、始终激荡在内心。
《古城之夜》作者以小切口入题,渐次展开对古城美好的描述。“一轮明月悬挂在幽蓝色的夜空,沐浴在月色下的古城已渐渐进入梦乡”“这里的一切都会拨动你记忆的琴弦”“沉睡了几千年的古城难道还要沉睡下去吗”。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古城的夜沸腾了”,从昔日空旷、荒凉的广场到商品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彩灯,从青年宫音乐厅的乐队演奏到图书室里青年人静心的阅读,再落笔到文学青年大伟的创作成果,意象古城今日嬗变,成就辉煌。作者以书信语言娓娓道来对于古城之夜的深切感受,抒发对古城之变的惊讶与赞美。一行行文色优美的文字,把古城之夜渲染得美轮美奂,引人意欲前往。古城之夜何以让作者给“你”多维度描述,只因为作者热爱古城至深,其情谊只有如此表达,才凸显淋漓尽致。作者以所见所闻,分别从广场、街道、柏油马路、青年文化宫、音乐厅、图书室、文学青年大伟七个侧面,以直击方式,突出现场感,描述古城之变不仅物质丰腴,还有精神时尚,由里到外、由表及里刻画了古城之变的一个个细节,令人读后感动、动情。同时,古城之变,更多蕴含在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里,表达了作者对古城未来的美好憧憬。作者行文之处,不仅是对古城的溢美,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只有感受美好生活的人,才会期待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融作协理事,河南省许昌市文联兼职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作家张霞来自广东揭西县,怀揣文学梦想走进银行大门,从一个基层一线的职员,在与算盘、钞票、账页打交道的工作之余,把全部时间倾注到她挚爱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她躬身实践汲取滋养,她感悟生活捕捉灵感,她形象思维品味人物,把文学理想一步步地照进现实。她因文学生活充盈,因文学出类拔萃,成为了揭阳市人大代表,成为了金融系统文学“黄埔一期”武汉大学作家班的学员,成为了省级银行深圳农行的一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金融作协会员,成为了金融系统赫赫有名的作家。
一口气读完张霞的散文集《情满深圳湾》,其人、其情、其景时时萦绕心头,坠入梦境,品咂回味,犹如咀嚼芳香。
散文《众里寻他》字里行间,浓郁的人间烟火味道,别样芬芳。“我”从参加工作之初,于踏入社会之时,邂逅相遇中学教师而且具有同样文学情结的“冬子”,拉开了男女主人公微妙、羞涩的爱情故事。“冬子”的开放、开朗,与“我”的自主、矜持,极其鲜明地展现在叙事之中,吸引读者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细嚼慢咽地读下去。读者越往下读,读出了“我”的真实情感、恋爱观念和人生追求,也读出了“冬子”追求爱情的炽热、坚毅。“冬子”得不到“我”的爱,悲怆般离开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在这里呈现了“冬子”的强大自尊,也从另一侧面凸显了“我”之吸引“冬子”的粲然之处。
《众里寻他》写“我”与“冬子”的爱情故事,没有让人心跳的情感描写,但是几大细节描写,让文字陡然生色:“从外表看去,他长着一张大众化的脸庞,隐在人群中并不抢眼,是一张看过一眼后很难记住的脸庞”“他说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双眼熠熠闪光”“那顿饭吃了两个小时,直到饭店的服务员收拾完其他桌子的碗筷、桌面,不时地拿眼角余光瞟着我们,这时我觉得该退场了”“我当时气急了,不知道说些什么,我的样子一定是凶巴巴,像个母老虎,他被我吓呆了”“我飞也似的奔向小镇车站,抱着一丝希望,兴许他还逗留在车站。我赶到老城区车站后,焦急地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我轻抚一下眼角,把溢出的泪水悄悄地抹去”“我曾置身人头攒动的地铁,在潮水般流动的人流里,有时脑子一闪:冬子会不会也在其中”“原以为,流逝的岁月将渐渐冲淡我对冬子的愧疚之感。然而我在报刊平台上每发表一篇文章,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冬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惊动人心的细节,在《众里寻他》中一次次地扣人心弦、撩拨着读者的情绪。难怪该文在《河南文学》杂志刊发后,不少读者给作者复函或微信:冬子好可爱啊,我也喜欢冬子。
《众里寻他》在情节递进上,既有相关关系,又有逻辑因果关系,读来环环相扣,环环精彩,结尾寓意隽永,思之良久。第一部分写了“我”入职银行,工作之余“默默地写作”;第二部分写“我”因为写作在团代会上与“冬子”邂逅相遇,有了第一次交谈,开启了文友之间因为有了共同语言之后纯洁无瑕的交流;第三部分写因为文学与“冬子”更多的接触、交流,“我们谈作品,谈文学,谈得甚欢”;第四部分写因为交往增多让“冬子”情爱的种子生根、发芽,“我和他在中学校园绿荫环绕的林荫道上散步”,继而“像一对喝醉了的哥们儿搂着肩贴着脸”,“邂逅生命中的第一场情感”;后“觉得冬子并不是我生命中的那个人”,“我气急了,朝他吼骂”,“我一下失去理智,想也没想就扇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留下他一个人在林荫道上发呆”;之后,“我无比懊悔”,以至于离开小镇时觉得“我应该向他告别”,却意外收到“冬子”的一封信,此时才知道“冬子”早已离开小镇,不知所向,“我伫立在秋风萧瑟的寒风中,像丢了魂似的,再也忍不住扑在路边的樟树上,任凭泪水滴滴答答掉落地面……”;第五、六部分写“我”调动工作后,仍然思念“冬子”,用不同的方式期望与“冬子”再见一面,“我的心一点一点地往下沉”,“众里寻他千百度,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个个情节,丝丝相扣,浑然一体,让读者循着作家的情感波线探寻“冬子”的踪迹,也达到了作者行文引人的目的。
散文《梦回长城》可谓字字珠玑,令人百读不厌。如果说《梦回长城》是一篇获奖散文,毋宁说其散文诗的成分更让读者叫绝。其一,语言画面感强,读来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不在现场胜似现场。“走近城墙垛口,瞭望北面的塞外,只见一望无边的青纱帐,绿波荡漾;远方重峦叠嶂,满山郁葱;俯视长城脚下,则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扫视渐行渐远的村庄,满园果树成林,青翠欲滴。望着眼前这巍峨险峻、苍茫古朴、秀丽翠绿为一体的秀丽风光,我不禁想起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塌长城的传说,犹见……隐隐听见……”,“瞭望”“俯视”“扫视”“望着”“听见”等一个个动词巧妙的使用,让读者领略了慕田峪长城之美、之壮观、之奇绝。其二,语言干净爽悦,朗朗上口。“靠近枣红马,轻抚马头,马儿竟温柔地向我靠近”“我抬起左脚踏进马镫,使劲一蹬,右腿一跃而上,身子就跨上了马背,稳稳地骑在马背上”“马儿跑过卷起一股尘土,把我看愣了”“多少次在梦中,我梦见自己展开一双翅膀,飞过南粤大地,飞过长江,飞过黄河,穿过一片片嫩绿的青纱帐,穿过一片片成熟了的板栗林,一直飞到长城”。其三,文字柔情似水绵延。“你自告奋勇给我当向导”,“你便接过马缰,敏捷地跃上马背”,“等到明年这一天,我们到塞外跑马去,你一定要来呀”“多少次在梦中,我梦见自己展开一双翅膀……”文中的“你”恰是作者意象中的“他”,映照了作者的美妙心理。其四,温润浸染众人。在《众里寻他》中的“冬子”,在《梦回长城》中的“你”,虽然与作者而言只是文中的主人公,但其出现后都使读者跟随作者的思绪轨迹移入美景,在感叹作者悦人悦己的氛围里,更加感悟作者之卓然魅力。一个作家眼中的美好,最能折射文字的优美。
散文《情满深圳湾》重在“情”,落在“满”。作者从五个维度呈现了对于深圳湾的赤诚情怀。在其本族历史上,外公外婆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回到故土,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作者从中受到熏染和启迪,学会做人,为今后立志为国效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下文做了最好的铺垫——理想信念促使我“不忘初心”;在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里,虽然身处基层条件艰苦的一线工作,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一步一个台阶,职业生涯留下一串串难以磨灭的印记”,被基层单位干部职工称为“你是第一个来到我们分社的上级”,唯有爱岗敬业才能迸发烈焰一般的工作热情;在担任揭阳市人大代表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勇于鼓与呼,其真知烁见让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喟叹“我上了一堂金融专业课,以后要先学习金融政策和专业知识,才能做好金融工作”;在深圳农行工作,面对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不辱使命,与“深圳速度”赛跑,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从而体会到“深圳的文明更多的是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外文化、内陆与本土文化的互相渗透,形成地方文化的多元化,给我强烈的归属感”;在与香港的零距离接触中,既感受了香港的今非昔比,又“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新的机遇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必将超越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因为我们身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祖国母亲正带领我们,走向复兴,再创辉煌”,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作者从五个维度的描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深圳湾的热爱和对深圳湾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五个维度以时间为轴线,从不同侧面渐次展开,共同表达了作者为扮靓深圳湾而孜孜以求、阳光向上的蓬勃之气,澎湃出深圳湾人的睿智和卓越力量。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其情充盈之下的神态,又是满满的。这满载着一腔热情的锐气,势不可挡,一往无前。家庭传统驱使着,岗位使命促动着,代表责任鞭策着,融入本能鼓舞着,鲜艳紫荆照耀着,无不使作者意气风发,日日迎着朝阳阔步踏歌而行。
读了散文《古城之夜》,对作者流淌在笔端的“情”之深,溢满胸腔,总有不吐不快的感慨。一个地域富含一个地域的文学,也体现了地域的精神气质。正是作者有了这些地域的记录、想象与创造,地域不再只是一个物质的、社会的空间,它还是一个文学的空间,这里人们不单生活、奋斗,也有热爱与感叹,此时的地域是有血肉、有温度、有筋骨的,甚或是有感情的。作者的描述,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让知的趋同、意象的相近、情谊的呈现,便使散文有了更多灵性,其阅读、赏析、品评,继而文以载道,让读者久久不能释怀、始终激荡在内心。
《古城之夜》作者以小切口入题,渐次展开对古城美好的描述。“一轮明月悬挂在幽蓝色的夜空,沐浴在月色下的古城已渐渐进入梦乡”“这里的一切都会拨动你记忆的琴弦”“沉睡了几千年的古城难道还要沉睡下去吗”。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古城的夜沸腾了”,从昔日空旷、荒凉的广场到商品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彩灯,从青年宫音乐厅的乐队演奏到图书室里青年人静心的阅读,再落笔到文学青年大伟的创作成果,意象古城今日嬗变,成就辉煌。作者以书信语言娓娓道来对于古城之夜的深切感受,抒发对古城之变的惊讶与赞美。一行行文色优美的文字,把古城之夜渲染得美轮美奂,引人意欲前往。古城之夜何以让作者给“你”多维度描述,只因为作者热爱古城至深,其情谊只有如此表达,才凸显淋漓尽致。作者以所见所闻,分别从广场、街道、柏油马路、青年文化宫、音乐厅、图书室、文学青年大伟七个侧面,以直击方式,突出现场感,描述古城之变不仅物质丰腴,还有精神时尚,由里到外、由表及里刻画了古城之变的一个个细节,令人读后感动、动情。同时,古城之变,更多蕴含在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里,表达了作者对古城未来的美好憧憬。作者行文之处,不仅是对古城的溢美,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只有感受美好生活的人,才会期待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融作协理事,河南省许昌市文联兼职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宋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