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林徽因传》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188

时间: 2023-12-12 14:07:14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喜欢你是寂静的”初读《林徽因传》只为这名便一见倾心。于是带着些浪漫情怀走进她的世界,却走不进她那寂静的心——或许只是因为一句“世间女子,纷丽多姿,独独有她,哀艳如诗”。

       我知她是才女,是美人,是民国时期一位惊才艳艳的奇女子;更知她不仅生得漂亮,更活得漂亮。所以连描写她的一生的词句都充满她独特的诗意般的气息,如是这样,作者便以诗为她的一生开头“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当她站在去法国的邮轮上,远眺大洋彼端时,她便不会庸碌一生。从遇见徐志摩的青春懵懂,到与梁思成爱得彻底,再到与金岳霖互相欣赏,喜欢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敢爱敢恨;她欢喜时“笑点亮了四面风,”她忧郁时“忧郁自然不是你的朋友”……喜欢她在事业上鞠躬尽瘁,一身才气;喜欢她知进知退的大度;喜欢她在太太客厅里高谈阔论的意气风发;喜欢她对朋友的互助互谅;喜欢她病危时说“死只一回,它是安慰。”……她这一生过的便是如此哀艳,丰富,铿锵而热烈,但她走时便是走得如此寂静,如此安谧。作者又以诗为她的一生结尾,便又让他诗意般的离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她是梦,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她的诗如她的人,如她的心,教我不懂,却是让我在只言片语中感受到她的情。这诗,很美;这人,很纯粹。

       读完这本书,我被林徽因的才气,美好所折服,她是如此一位脱俗的女子,让人不得不羡慕她;品完这本书,我为林徽因的精神、品质所感叹,这世间也就独这一位脱俗的女子,让人不得不敬佩她。我做不到她那样才华横溢,独立于世间,但我想如她那样,用爱浇灌梦想,用一生追求梦想,至死不悔。如是,我将站在梦想之路上,洒着汗水,向前奔跑……

       她,活在寂静里,活在诗意中,也终活在我心中……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女人,她们在少女时代,拥有生命中的所有美好:青春美貌、热情幻想、无私爱恋、飘逸出尘……可随着结婚生子,在岁月的流逝中,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的磨损中,她们的精神空间和生活空间日益狭窄,渐渐失去了生命的光泽和质感。林徽因此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以体弱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日常事务,要相夫教子,要奉养老人,要担心时局的动荡,要关心物价的涨跌,还要打理梁林两个大家族许多亲戚之间的往来关系。可是,无论多么忙乱,徽因从不让自己的心灵沉湎其中。她把心灵空间留给了朋友,留给了诗歌,留给了建筑艺术,留给了音乐和绘画。当她的双眸闪闪发亮的时候,一定是她在生活中发现美或创造美、或者是要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发现与创造的时候。这是她最动人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她整个人就会焕发出奇异的神采,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魅力。

       出去看画展,一幅画会突然激发她的灵感,使她联想到音乐,联想到建筑,联想到诗歌创作,于是就会有无数美妙的构思奔涌而出,她就会抑制不住地要对朋友倾诉。在家听音乐,一首乐曲会令她凝神屏息,浮想联翩,热泪盈眶。她对费慰梅说:“那是一段当我还是个小姑娘时在横渡印度洋回家的船上所熟悉的乐曲———好像那月光、舞蹈表演、热带星空和海风又都涌进了我的心底,而那一小片所谓的青春,像一首歌中轻快而短暂的一瞬,幻影般袭来,半是悲凉,半是光彩,却只是使我茫然。”还有,当她用文字抒写内心的欢乐或悲伤的时候,也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她对费慰梅说:当我在做那些家务琐事的时候,总是觉得很悲凉,因为我冷落了某个地方某些我虽不认识,对于我却更有意义和重要的人们。这样我总是匆匆干完手头的活,以便回去同别人‘谈话’,并常常因为手上的活老干不完,或老是不断增加而变得很不耐烦。这样我就总是不善于家务,因为我总是心不在焉,心里诅咒手头的活(尽管我也可以从中取乐并且干得非常出色)。另一方面,如果我真的在写作或做类似的事,而同时意识到我正在忽视自己的家,便一点也不感到内疚,事实上我会觉得快乐和明智,因为做了更值得做的事。只有在我的孩子看来生了病或体重减轻时我才会感到不安,半夜醒来会想,我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聪明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学会的东西,人要聪明,女人更要,不然不足以保护自己。因为女人更不被允许堕落放纵,又或者说,更不被允许显示出其动物性的一面。在这个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构成的世界里,不被允许也是一种态度,象征着你已经太过分了;就像十字路口亮着红灯,就是为了揭露人有不守规矩的本份一样。如此说来,女人需要聪明,就像社会需要法律一样,是必须的,不得不如此的。于是女人不够聪明,也就像极了犯了法的人,要坐监要枪毙,一条一条等着你。

       林徽因确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思考她,也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老实,要露本性,要犯错误,于是阅读,苦思,便于自我教育,重新做人。据说人守法并不是相信法,而是出于惧怕,一样的,我也是惧怕,惧怕命运的尚方宝剑终有一天会悬到我的头上,活力充沛的动物性已经让我做了很多坏事,偷吃了太多禁果,现在不抓我,不过还没到作结的时候,但那一天迟早来临,就像一把枪抵着你的太阳穴,你却不知道何时会叩响扳机,不知道是可怕的,比不悔改更可怕。

       读林徽因,原本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她如何经营那无比成功的婚姻上,可我偏偏爱读她和徐志摩的浪漫史。事实上,对于暧昧的东西我确实颇有偏好,暧昧无疑更容易引向犯罪,所有的犯罪都是钻空子钻出来的。当然,这也显示出了我的本性之恶劣。林徐相恋,本是美好的事,修成正果的比例也很高。事实上,徐志摩确是个相信爱情的单纯男子,事情本来也很顺利,与张离婚,娶林为正妻,名正言顺要求爱与婚姻的自由,配合“五四”的风气,没什么大不妥。即使是遭人指责,我想其程度也不至于胜过他娶陆小曼那会儿吧。但林徽因却就在这时候收手了,收得快、准、狠,像个篮球运动员唰的一下把球给抄走了,徐志摩楞在原地。

       我绝对相信林徽因是有痛苦的,切掉一段感情不是切青菜,即使狠下了心,总也还是会痛。我只是疑惑,她怎能忍受这痛?她的动物性跑到哪里去了?更何况,她还能冷静地一转身投向了与梁思成的美满婚姻,让我对她的忍受力之强大跌眼镜,自叹弗如。一个女人,即使是用守贞或独身的方式来保藏她的爱,也至少还是一种自虐式的宣泄,是可以理解的。但若说要通过与B男结婚来保藏对A男的爱,这逻辑就奇怪了。难道这是在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我想也许是我错了,坏人总是固执地认为好人都是些装B的混蛋,林是彻底的好人,我是试图改好的坏人,仍处在容易犯老毛病的阶段中,无法适应正常的规律。我无法明白,世界本就是正反作用力相互使劲的过程,所以要得到爱情,就必须要有切掉爱情的勇气,想拥有它,就彻底毁灭它吧。也许在林的心里,最美的爱,就是在被毁灭前的那一刻,如用相机把最灿烂的笑容照下来,定格,接着,放走时间。于是她握住了这一秒钟的定格,放走了徐志摩。有种爱情,是两个人的悲剧,另一种,则是一个人的,但无论是哪一种,反正徐志摩都是逃不了的那个人,林在这一点上,太狠心。

       当然也有资料记载,林徽因在婚后仍然与徐志摩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看来她那一刀切得还不算太狠,她对爱的渴望仍然有显示出其动物性的一面,也就是说,她还有犯罪的欲望,这让我欣喜若狂。我猜测她也许有这样的计划:把这位热情美好的诗人永远装在心里的某一个角落,那种时时记起的微微疼痛,多么迷人,亦如她曾精心盘算策划的那样准确,他会在那里,在她的心里,直到她死,他也要握着她的手,和她告别,如同所有完美的落幕,浪漫,浪漫是不分年限的。可惜,早死的是徐志摩……

       这就是报应吧,盘算了一切,却没有盘算到这突如其来的死亡。徐志摩早她一步,真正把爱拍成了一张照片,并无限拥有了它。这样的定格是任何东西不能挽回的,包括时间。爱的人走了,爱一旦失去对象,就如镜子没法被人照了,瞬间就黯淡冰冷下来。据说林徽因直到去世,床边都必要放着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片和他的诗集,梦幻中浪漫的爱情没有了,剩下的惟有苦与涩,还有冰冷。这就是生活,无人理睬的生活,没有爱人的爱不过是垂死挣扎时要抓住的救命稻草,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当然,我也想过,如果当时林与徐结婚了呢?结婚了是不是就意味着真正把握住了爱情?这个问题很傻,看看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就知道了,没有人的婚姻是完美的,要得到完美就必先舍弃完美,但是先舍后得本身就有极大的危险性。相比之下,林与梁的婚姻在面子上至少是美满了,这美满,是以舍弃爱为前提的。依此类推,如果林徐结婚了,会要舍弃什么呢?不论什么,总之是要舍弃,弃了也不一定就得,却还得弃。婚姻是一次无偿捐献。

       其实我一直欣赏林的聪明,这种聪明是我学不会的,因为我不愿意妥协,也不愿意舍弃,太固执的人学不会这世界运转的定律,她们把手里的东西抓得太紧了。林很聪明,但真正幸福的未必是她,我更愿意相信,是徐志摩。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执意把爱与死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为情而死是非常幸福的,这种幸福,瞬间而永恒,因为死亡本身就是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如冰,封住了一切。只是,很少有人愿意动用这样的力量吧,即使林徽因这样冰雪聪明的女人,也不愿意用,妥协了一切能妥协了,对生活一再折中,只因为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死呢?活就意味着赢,死了,不就输掉一切了吗?其实死亡恰恰是更大的赢,这赢,超越了所有。

       曾经暗中祷告,愿上帝赐予我死在爱人怀里的机会,如所有的悲剧那样,拥有高潮的美。但生活却是冰冷的,它像一个忙碌的母亲,把你放在一边,不理睬你渴望被拥抱的急切心情,所以还是学着自己玩儿吧,拿自己作玩具,戒掉点孤独。

       所以,还是要学学林徽因,她是聪明的,懂得自娱自乐。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后林徽因经过一翻理性的考虑,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金岳霖,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一天,.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微因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了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痛苦,但想到另一个男人的长处,他毅然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而林微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围绕在林徽因身边的,是中国整个20世纪最有活力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伟大的作家(沈从文)、最具个性的哲学家(金岳霖)、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胡适、费正清)……这样一个精英群体,因了自己心目中崇高的美,发乎情、循乎理、止于礼,相知、相爱、相敬,既有徐志摩“甘冒世之韪,竭全力以斗”的痴狂爱慕,又有金岳霖因爱一人、终生不娶的情感传奇。林徽因在处理自己的人生问题上有两处做得极为漂亮。一是她在徐志摩与梁思成之间,选择了梁思成;二是她与梁思成结婚后依然和徐志摩是最好的朋友。

       徽因爱思成,当然也爱志摩,爱老金。她从不矫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忠实于自己心灵的回音。难以置信,一个受过西方文化洗礼、个性解放的具有文艺复兴色彩的女性会对一切真诚保持假道学的正经,有着超凡心灵理解力的她用特有的方式共鸣于最美丽的情感。她写的《仍然》“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芒,你仍要保留那真……你要相信,山谷中仍有那回音”,是含蓄的表白,更是率真的流露。志摩失事后,思成陪她一起捡回飞机残骸,徽因一直将她挂在起居室里直至离世。从事德国古典逻辑学研究的老金是“太太的客厅”的常客,徽因理性与感性兼俱的特质曾让他深深地迷恋,当徽因坦诚“爱上老金”时,他们三人都保持了一份尊重、冷静的态度,尊重内心性情的源发,却不让情感恣意泛滥。徽因最终选择的是发乎情,止乎礼,只要真诚不渝,心灵的芬芳终会超越世俗的占有。

       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诗句,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因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多年前我读到这样的话语,一刹那感动。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感情十分珍惜爱护,爱一个人大约便是长远的,一生一世的事情。因此爱得慎重,却恒久。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而如今多见的,却是那等付出一丝一毫都要斤斤计较的男子。发出一定要有回报。计算爱情,一如计算基金汇率,赔本生意,谁肯做。若自觉有些许吃亏,一定加倍讨要回来。面对这样可怕的现实,再看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候那样动人心魄长远的爱,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

       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只不过我觉得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

       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他一辈子都站在离林微因不远的地方,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

       有一种情,不很烫,但很熨贴。天长地久,静水流深。

       若, 人生只如初见,多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霞光溢情 ——评张霞散文集《情满深圳湾》

下一篇:《我心归处是敦煌》读后感





相关内容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2023-11-14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

2023-09-23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

2023-09-14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最近,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

2023-09-12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

2023-09-11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