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野火春风斗古城》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480

时间: 2023-12-19 13:56:19

       我第一次读《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在农村当放羊娃时,从东队当老师的炳灿叔叔那里借的,我一口气用了几天几夜的把书读完了。最近退休了,又从我的藏书中找出来重读了一遍。

       李英儒创作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描写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43年冬天,地点是敌伪占领下的省城(即河北保定市)。当时抗日战争处于极艰难复杂的时刻,在上级党的委派下,地区团队政委兼县委书记杨晓冬,以失业市民的身分打入敌占区,作地下工作。


       李英儒在介绍这部小说的创作体会时说:


       主人公之一的杨晓冬,是个中级领导干部。原想赋与他高尚的革命品质,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和乐观开朗、热情洋溢、谈笑风生的领导形象来描写。后来又没从这方面多着墨,反而在某些生活方面把杨晓冬处理得严肃梗直,想叫他把洋溢于外表的东西减少,含蓄在内心的情感增强。在某些情节上,又受了真实生活的束缚,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作艺术加工,没有把生活的真实上升到艺术真实的境界。但杨晓冬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能生活在群众之中,过着艰苦朴素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并和他的下级同志们同生死、共患难。每当领受到党分派的任务,他总是不避艰辛,亲临到斗争的最前线。

       他曾亲自散发抗日传单,面斗伪省长吴赞东,送首长过路智斗蓝毛,反抢粮夜入伪商会,并身入险境,直接推动了伪团长关敬陶的起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他也多少反映了我党我军革命优秀干部的形象。

       金环这个人物是作者把她从根据地送到内线去的。这样性格的姑娘,在冀中广大乡村的青年妇女群里,确乎不乏其人。同金环这类人物的接触中,你当然要受一点“虐待”,但更多的还是受到“优待”。在日常生活相处中,她对你可不留半点情面。你有一丝缺点,她都毫不留情地挖苦着损你一通。然而在危急患难中,她真是你的亲人和同志。她自己露天也要把住屋给你腾出来。她自己饿肚子,也要叫你吃饱。万一谁个徒手便服因措手不及被日寇重兵包围住,她毫不畏惧地在鬼子的刺刀林立下,冒着生命危险与鬼子争争吵吵,撕撕掳掳,拉拉扯扯地把你当做她的“丈夫”引领出来。

       在小说中,我曾有意识地刻划了金环,用专题章节来表现了她性格中的倔强与泼辣,反映了她的“苛薄”挖苦人,突出了她对敌斗争的英勇和顽强,描绘了武工队和她唇齿相依的血肉关系,还在遗书里试着写了她的思想深度……

       塑造杨老太太这个人物的时候,我研究了一些中外作品中的母亲形象,把她们作了分析比较,受到了不少启发,吸取了一定的营养。但我觉得学习旁人只是宽一宽思路,最重要的还是依据现实的丰富生活进行加工创造。因此,我着重写了她的母子阔别相逢,年关公园会面,监狱寄深情,楼台殉大义等几个章节。

       银环的性格跟她姐姐恰好相反。把不同性格的人物安排成姊妹或亲属关系,为的是便于表现人物。银环满腔热情对待同志,一心一意为党工作。她的某些脆弱和幼稚,是由于锻炼不够,是前进中的缺点。这样的人在内线工作里多是领导同志不可缺少的助手,重要消息她们先知道,重要文件归她们保存,重要人物的接头会面往往是她们作向导。我试着写了银环的成长与发展。在小说终结时,她还不够成熟。相信在党的继续培养教育下,她会逐渐变成勇敢坚强的战士。

       通过学习写作如上人物,更加感到毛泽东同志讲的“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这些话,完全是真理。

       韩燕来、小燕、周伯伯,是内线工作时相处过的战友,梁队长和膘子等是当时在外线并肩作战的同志。其中有真人真事,有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虚构,更多的是把几个人几件事合拢概括在一起的。对这些人我是抱着同感情共命运的态度动笔的。

       对于关敬陶夫妇,也寄予了同情,这一点,读者从他们夫妇一出场就可以看出来。有人认为关敬陶在起义时自愿性少了,也有的认为在起义时对关敬陶强迫的外力不够。我认为关敬陶的起义,是在自愿与强迫相结合的情势下产生的。

       在敌人方面,写了吴赞东、高大成等几个不同的类型。原打算把吴赞东作为斗争的主要对立面,写来写去把这个伪省长给中断了,安插上一个范大昌把他代替了。这是因为我写作之前,没有比较完整的写作提纲,脑子里闪耀了一些人,回忆和想象了几件事,就率尔操觚地匆忙动笔了。结果有人被“大材小用”了,有些重要事又遗漏了,等到一锅粥熬熟的时候,虽不适口也不好再加水米。看来要写长篇作品,不能过于草率,应有成熟的创作准备,充分的想象构思,最好有详细的写作提纲,起码也要有个通观全局的故事梗概。

       如果说伪军司令高大成写的比较活跃一点,这不单是由于北京解放前后我同原国民党高级军官有过不少接触,还得感谢抗日战争时期在伪军内部作秘密工作的同志们。有关高大成的一些生动事迹,多是他们谈完工作之余摆龙门阵摆出来的。我感到写反面人物绝不能偷工减料,也必须用力刻划,写反面人物不仅是为了陪衬对比与烘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本身也有存在的必要。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国内还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国外的帝国主义在疯狂备战的同时,不断勾结反动势力,偷伸特务黑手。写出活生生的反面人物来,可以作为反面教员,提高大家的警惕。另一方面,在中国人民满腔热情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让青年人回顾一下历史,知道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几十年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扫除了多少个什么样的历史垃圾,从而使青年同志们怀念过去的艰苦斗争,更加信赖与热爱我们的党,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因而发挥更大的干劲,用更高的速度建设我

       抗日战争时期,被党派往敌占区做地下工作的同志,都抱着光荣感与责任感来接受党的委托。打入内线之前,他们怀有“肩担真理、怀抱革命”的凌云壮志;到敌占区后,抱着“虽处敌特监视下,更在群众保卫中”的开朗态度。他们生活作风上具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跟敌人作斗争的时候,充满了“手中无寸铁,腹内有雄兵”的英雄气概。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随时准备付出自己的一切。

       《野火春风斗古城》于1963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同名电影上映,1995年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为同名电视剧,2005年由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海润影视集团制作为同名电视剧。

       2019年9月23日,《野火春风斗古城》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选题计划“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列为第十二部。

       【书影】

       【作品鉴赏】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位地下工作者的英雄形象,在当代中国小说中显示出独特的风貌。杨晓冬是小说的主人公,是地下工作的领导者的形象。他正确分析敌情,奇袭敌伪司令部,使全城敌伪官兵心惊肉跳,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坚定和果断,说明他是富有斗争经验的领导者。被捕后,敌人软硬兼施,他则从容对敌、正气凛然,宁死不屈。在对待银环的爱情和对待母爱方面,他先公后私,以革命力重,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品德,作家为读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小说中的杨母,虽然她有着悲惨的身世,把唯一的儿子献给了革命,为支持儿子和党的事业,她毫不犹豫地做起了交通员这项危险工作,多次为党组织传递消息和宣传品,在被捕后,她识破敌人的花招,毅然坠楼身亡,为儿子树立了忠于党的光辉榜样,用行动激励儿子英勇斗争,宁死不屈,表现出一个革命母亲的崇高情操。

       杨晓冬和他的同志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省城和郊区人民支持和配合的结果,都包含着人民的智慧、力量和血汗。他们没有人民的支持和配合,没有袁主任和北方局的领导同志,无论如何也逃不出省城,到不了根据地。杨晓冬和梁队长的劫狱和中途暴动,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加,绝对不会成功。小说形象地告诉人们,只有人民才是革命成功的靠山,只有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尤其是地下的革命斗争,如果离开人民,那就一事无成。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斗争有正面战场上同敌人的较量,也有地下工作者在敌占区里同敌人的较量。《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故事属于后一种,它通过我党地下工作者杨晓冬、金环、银环等同敌人的周旋和一系列的斗争,反映了在抗日战争的另一条战线上的斗争的复杂、紧张和尖锐,以及这一斗争在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歌颂了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人民英雄,颂扬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可以战胜任何敌人的伟大力量。小说突出地表现了我们党和党的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的关系和鱼水之情。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和所进行的斗争,完全是为了千百万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打击日寇,拯救祖国,保卫家园。杨晓冬和他的同志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省城和郊区人民支持和配合的结果,都包含着人民的智慧、力量和血汗。他们没有人民的支持和配合,没有袁主任和北方局的领导同志,无论如何也逃不出省城,到不了根据地。杨晓冬和梁队长的劫狱和中途暴动,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加,绝对不会成功。小说形象地告诉人们,只有人民才是革命成功的靠山,只有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尤其是地下的革命斗争,如果离开人民,那就一事无成。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位地下工作者的英雄形象,在当代中国小说中显示出独特的风貌。杨晓冬是小说的主人公,是地下工作的领导者的形象。他正确分析敌情,奇袭敌伪司令部,使全城敌伪官兵心惊肉跳,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坚定和果断,说明他是富有斗争经验的领导者。他对人民充满着无限的爱,对敌人无限蔑视和仇恨,对革命的胜利充满坚定的信心,对党和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在他被捕后,敌人软硬兼施,他则从容对敌、正气凛然,宁死不屈。在对待银环的爱情和对待母爱方面,他先公后私,以革命力重,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品德,作家为读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小说中的杨母,虽然作者没有作更多的描写,但她的几件事足以显示出她的高贵品质。她有着悲惨的身世,把唯一的儿子献给了革命,为支持儿子和党的事业,她毫不犹豫地做起了交通员的这项危险工作,多次为党组织传递消息和宣传品,特别是在被捕后,她机智地识破敌人的花招,毅然坠楼身亡,为儿子树立了忠于党的光辉榜样,用行动激励儿子英勇斗争,宁死不屈,表现出一个革命母亲的崇高情操,感人至深。金环是小说中的成功形象之一,她是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新婚几个月就劝丈夫参军。丈夫牺牲后,她带着女儿离乡,到省城当了革命交通员。她对敌人仇恨无比,对革命忠心耿耿,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人真诚火热,斗争中坚强勇敢。这一切在她被捕后表现得尤为集中而突出,她英勇不屈地牺牲了,但她的遗书却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情怀。她在遗书里说:

       “他们(敌人)能够敲碎我的牙齿,能割掉我的舌头,甚至剖腹挖出我的心肝。但是他们只有一条不能,不能从我嘴里得出他们所需要的话。”他说:“敌人也想让我活下去,还答应叫我在物质生活上活好一点,只要从我身上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我想活,我知道‘死’并不是个愉快的名词,它的含义里有痛苦。但是我不能避开它而丢掉我最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不用说作为一个党员,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是不能失掉的。”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话语,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自白,是一个无限忠诚于革命事业的伟大战士的誓言,这正是她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掩护同志,在危险中拔簪刺杀多田的原因和动力。她的遗书将和她的名字一样闪光,永远激励人们去战胜敌人,克服困难,争取最后的胜利。这部小说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波澜起伏,富于传奇色彩。小说一开始写杨晓冬受命深入虎穴,金环和梁队长护送同志入城,就把读者带进惊心动魄,悬念横生的故事中来,接着描写晓冬、银环接近敌伪上层人物,会见伪省长,除夕之夜的“宴乐园”,奇袭敌伪司令部,中途暴动等等事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前后照映,表现出作者驾驭长篇小说的才力,这也是作者向古典小说学习的结果。有一次,杨晓东和他的母亲因为高自萍的出卖被日军抓起来了。日本人想利用亲情使杨政委招供。当日本人让他们见面时,母子二人都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日本人说:“儿子的罪母亲受,倒替着受,杨政委你还不招供吗?”这时,杨政委泪流满面,伤心地对母亲说:“娘,我对不起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您养育了我这么多年,不但没有回报,还被我牵连了。”母亲深情地望着他说:“孩子,有您这句话就够了。话音刚落,母亲已经坠楼身亡了。

       杨政委面对这件事都没有丝毫顾虑,他选择了党和人民,他不爱母亲吗?不可能。母亲养育了他这么多年,哪有不爱母亲的道理,但母亲和他一样,他们在乎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整个国家的兴亡。母亲曾告诉过他,让他把对母亲的孝心变成对人民安危的关心,他做到了。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洗涤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文明的一切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现在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报效祖国。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作者简介】

       李英儒(1914-1989),中共党员,河北清苑人,作家、书法家。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火星报社编辑、主任,战斗部队步兵团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宣传部副部长,1954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问世,被誉为建国初期优秀长篇之一。之后又创作了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该小说先后被译成英、日、俄、德、朝、保等十多种文字发往海外,1963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故事片。粉碎“四人帮”后调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文化部电影委员会委员,《八一电影》主编,创作了长篇小说《女游击队长》、《还我河山》、《上一代人》、《燕赵群雄》、《虎穴伉俪》、《女儿家》、《魂断秦城》等。曾参加《八一电影》的创刊工作并兼任主编。1989年2月6日因病去世。生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在审美中体味生活的诗意

下一篇:由《智取威虎山》想到《林海雪原》





相关内容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2023-11-14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

2023-09-23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

2023-09-14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最近,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

2023-09-12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

2023-09-11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