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六十二】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7
时间: 2025-05-24 09:19:43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六十二】
紫云山位于郏县堂街镇东部,北傍汝水,南邻平顶山市区,是列入我国古代《名山记》的一座名山。
紫云山因山顶常有紫云环绕而得名。在群峰簇拥下,紫云山孤峰突兀,如石锤擂天、玉雕芙蓉。从山麓到山顶,梨园、山楂园,侧柏、槐树随处可见。每逢初春,漫山遍野的山楂花、槐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白雪皑皑,与山顶的紫云相映衬,景色别致,人称“紫云晴雪”,是郏县八大景之一。该山顶部除有紫云寺外,山脚还有青龙泉、崇善寺、仙人洞等名胜古迹。
据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的长女妙颜、次女妙音曾在此修行(三女妙善在父城香山寺修行),在山顶建有十二级八角密檐式砖塔。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派大将尉迟敬得监工重修。明正德年间复修,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撰文刻碑作记。据《三国志》载:东汉末年,曹操迁汉献帝于许昌,广开屯田,挟天子以令诸侯,在郏县紫云山北麓摩陂建立大型军屯基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在山下摩陂建行宫,指挥了反击关羽的襄樊战役,大获全胜,并在此发布“劳徐晃令”,犒赏三军。此战的胜利,为曹魏伐汉铺平了道路。后人在山脚竖起“摩陂碑”,立石为记。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九月,魏明帝曹睿由摩陂行宫入驻许昌。次年正月,有青龙现于摩陂行宫井中。行宫留守官员火速上报。二月丁酉,魏明帝专程从许昌到郏县摩陂观龙,下令改年号为“青龙元年”,改摩陂为“龙陂”,改摩陂行宫为“龙城”,并赐郏县男子爵人二级,同时免除郏县穷寡孤独者全年的赋税。青龙年号历时五载,是曹操政权的鼎盛时期。“青龙井”成为曹操鼎盛的象征。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曾率众在此山顶安营扎寨,抵抗横征暴敛的统治者,黄巢寨垣至今还保留有当年的箭头。为有效控制洛界公路和郑南公路西线交通要道,“三线”建设时期,在该山建有林彪指挥所的外围防御工程——炮兵洞,当地人叫“仙人洞”。国家“七五”计划期间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全国第一处恒压喷灌实验工程就建在该山西坡,该工程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每逢干旱,一条条喷枪射出的水,如天公施雨,蔚为壮观,其科研成果被列为我国大专院校教材。紫云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幽静的自然风光,吸引不少文人骚客到此赏景观光,赋诗作记。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诗曰:“相思汝水月,相见帝城春。紫罗云烟回,青门柳色新。”
据介绍,中国叫紫云山的山有很多,如北京怀柔紫云山、福建安溪县紫云山、汝州市紫云山、襄城县紫云山等等。虽然名称相同,但山的海拔高低不同、地域不同、名气不同、各有特色。
郏县紫云山距县城15公里,属伏牛山余脉,是郏县和襄城县的界山。东西坡地层中夹有丰富煤层。山上为人造林带,有刺槐、松树、柏树等。山中有金银花、红娘子等名贵中药材。
山不在高,有神则灵!山上的紫云寺和紫云寺塔,虽然在文革期间塔被破坏,但还残存下六棱形古塔座,俗称半截塔。现在寺中还留有清朝几块紫云寺及塔的重修功德记事碑。2000年民间集资在塔基上复建了紫云寺塔。据《郏县志》记载:“山常出云,青紫色。清朝顺治丁酉年,部缴取青子于襄城,襄人以志紫为子,谓郏山产青子,故山上有云气如其色。赖观察张公之力争,乡贡仝公(顺治间解元仝延举)之祥辩,然后白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六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