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七十】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7

时间: 2025-07-14 09:49:24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七十】


       应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建国。在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关于应国的记载,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水经注·水》说:“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历史上的古应国都城和阳镇所在地是同一个地方,1964年因白龟山水库建成使用,原阳镇迁出后,分为西、东、北三个自然村。原阳镇也就淹没于白龟山水库之中,古应国旧址就在烟波浩渺的白龟山水库中与世隔绝了。值得庆幸的是,应国长期隐于史载,但终于随着阳岭上的应国贵族墓地发掘,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历史的全貌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青铜器文化博大精深,在应国墓地出土的传世铜器中,青铜器精品可以说比比皆是。那件 匍盉(hé),也称鸭形盉,又称雁形盉。匍盉铭文记载,在周王某年四月戊申这一天,应国外交使者匍结束对邢国的访问活动,邢国国君派专门管理外交事务的司使,把一束牝鹿皮制成的披肩、两件围裙、三十斤铜钣赠送给匍。匍将当时价值不菲的铜钣做成这件铜盉以示纪念这份荣誉。平顶山博物馆存放的这件鸭形匍盉,圆形器口开于鸭背中部,口外敞,斜方唇,腹腔呈圆角长方形扁体状。鸭颈曲而上扬,昂首前视双目圆睁,扁嘴微张,为盉流。鸭尾部有一个作卷身上扬的龙首形扳手。盖边缘伸出一环形钮、与站在鸭尾上的铜人相连。该盉造型新奇,匠心独运。器体上的龙、牛、鸭、人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巧妙和谐地分布于器物的适当位置上,是一件将艺术之美与生活气息完美结合的绝妙佳作。

      柞伯簋(guǐ),此物圈足喇叭形,支座高举簋体,器形高贵神气,姿态昂扬,颇有赢得比赛后骄傲勇敢的光辉神气。事实上,它的确是一座奖杯。

       胙国是周公某一庶子的封地,柞伯是第一代胙国国君的嫡长子,铭文记载,在某年八月庚申日的早晨,周王在宗周举行大射礼。参加射礼的人员被分为两个小组。周王拿出十块红铜作为奖品,说:“小子、小臣!你们要互相尊重,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如果谁射中的靶最多,就拿走这十块红铜。”柞伯技艺超群,射十支箭,都中靶的,周王就赐给他红铜十块,并且又顺便赐给他两件乐器。柞伯就用这些铜材做了这件用来祭祀周公的宝簋,以期永远保存下这份无上的荣耀。作为竞技体育赛事的纪念物,它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迄今出土最早的奖杯。

        花口三足洗是段店窑的杰出代表,口沿呈八瓣荷叶状,三足为兽形蹄足。体内和体外施酱黑色釉,体外底露胎。器内有多处窑变后形成的放射状蓝色彩斑。1992年全国文物鉴定小组一行来到我市,堪称瓷器界泰山北斗级的专家耿宝昌在看到此洗的时候,赞不绝口,当即将其定为一级文物。

       花瓷腰鼓是唐代流行的乐器之一。此腰鼓造型硕大规整,线条柔和,纹饰奔放,通体漆黑明亮的黑釉与变幻多姿的蓝白色釉斑相互衬托,如云霞飘渺,似水墨浑融,装饰效果很强,堪称传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鲁山窑花瓷腰鼓颇有名气,唐人南卓在《羯鼓录》里有记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个花瓷腰鼓的原件现被国家博物馆珍藏。

       鲁山县段店窑位于鲁山县城北的段店村,面积20万平方米。该窑始烧于唐初,延续至元明,经历一千余年,是我省烧制瓷器最长的瓷窑址之一。段店花瓷的蓝斑釉色开启钧、汝釉色之先河,有一母双胞胎的美誉,在中国瓷器制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博物馆第四展厅还陈设了大量宝丰清凉寺汝官窑、汝州张公巷窑出土的碗、盘、瓶等瓷器。

        馆内资料介绍,清凉寺汝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遗址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是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遗址。汝瓷胎质细腻坚硬,釉色清幽润泽,以“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据记载,汝窑烧造时间很短,因此传世极少。据资料统计,全世界目前传世汝瓷不到百件,2012年在香港拍卖市场上,一件汝瓷拍得2亿港币,足见汝瓷的稀世珍贵。

        张公巷窑位于汝州市区,窑址面积12万平方米,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制瓷场所。已发现有作坊、澄泥池、灰坑等,文化内涵丰富,出土器物有盘、碗、瓶、洗等生活用品及工艺品。所出瓷器胎体较薄,呈灰白色,釉色淡雅、光泽晶莹,有鱼鳞状的开片,具有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为寻找和研究北宋官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平顶山博物馆,还可以了解到平顶山的历史沿革:

       至少一百万年前,平顶山境内的汝州、宝丰等地就有人类生活;

      新石器时代,这里文化绵延不断,文化遗迹星罗棋布;

殷商时期,居住着应、桀部落;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

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韩、魏、晋、郑、楚;

秦统一后,境域属颍川郡、三川郡和南阳郡;

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颍川郡。晋析颍川置襄城郡,平顶山属河南郡、襄城郡、南阳郡。南北朝时,因战乱归属不一,先后分属鲁阳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顺阳郡、汉广郡;

隋朝时,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唐代先后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

宋元明清,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

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地区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

1957年5月,设立平顶山市。

        参观完平顶山博物馆,我了解到我们这个城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这里,原来也有一条乡间小路。但那是山风刻出的路,树叶飘飞的路,弯弯扭扭,像遗弃在乱石草莽中的一条草绳。这条路穿过荒草丛生、萤火明灭的乱坟岗子,跟白龟山水库交叉在一起。小路边,一片白茫茫的碱地,枯黄的蒿草在山风中颤栗着,因属于三县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很少有行人敢于穿越。我的思绪没有停留,越过时间的空间,飞向古老的蛮荒时期。山风怒吼,车骑交辙,刀剑撞击,我仿佛听到了千军万马喊杀的声威。这里,是春秋中期有名的“湛阪之战”的古战场。晋平公元年(公元前557年),晋国的荀偃、栾魇率军进攻楚国,楚国公子格率军和晋军战于湛阪,楚大败。晋军越境进犯方城外围。雄将劲卒,争霸一时,留下尸骸遍野,血骨狼藉,一切又归于沉寂。一世之雄而今安在?无人再来问及。沉寂呵,沉寂了几千年,冬风夏云,雨雪霏霏,白苹衰草。岁岁枯荣,谁人问津??

       如果让时针倒转回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终年被云掩雾埋,沉睡在地老天荒的深山野谷之间。这里的农民以土地为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着古老的方式生息着。人们只知道地面农作物的长势、收成、春播秋藏。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的中期,平顶山在沉睡了亿万年之后,才终于苏醒过来了!!

       亲爱的朋友!来吧!让我们在这里感受乡情,倾听乡音,体味乡风,共享乡韵!!!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六十九】

下一篇:“暑”实难忘怀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