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三十七】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2
时间: 2025-09-17 09:56:27
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三十七】
既然我们有罪,那么认罪就是必须要承受的事情,这种认罪几乎是自我救赎的一种本能,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是否明确地意识到。这似乎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小说也一再通过诸如“洗屁股是为了自己干净”、赵小军所说的“我的心就净了”等表述来强化这一主题。《认罪书》最终将主人公们都推向了死亡。代表美好的梅好与梅梅死掉了,梁知、梁新以及他们的妈妈也死掉了,金金与女儿安安也死掉了。梁新、安安这些无辜生命的逝去固然可以加重那些负罪者的痛苦与内疚,但是人生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巧合,让他们接二连三地走向生命的终点?故事发展的本身有内在的逻辑,死亡同样如此,如果为了逻辑而逻辑,那这个逻辑就失去了本身的力量,反而增添了些人为的色彩。 王尔德的那句名言,前半句是每一个圣人都犯过错,后半句则是说每个罪人都有未来,而作者却为书中的罪人关闭了通向未来的门。对负罪者来说,最大的惩罚不是死亡,而是心灵的煎熬与挣扎,惟有这样,才能减轻他所犯下的罪孽。相对于这种封闭式的结局,我更欣赏一种开放式的结局。 作者在《认罪书》中曾这样写到:“以后的日子里,我曾无数次地想:底线到底是什么?这个世界上有统一的底线吗?底线有多少个层次?那天在夜市上看到了千层饼,我忽然觉得:对很多人而言,底线就是千层饼,每个人都只取自己想要的那层。于是,此人的底线很可能正是彼人的顶线。而彼人的底线,也很可能正把另一个人踩在了脚下。”也正是因为底线不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错与罪的产生。尤其是在这个约定俗成的底线一降再降的时代,《认罪书》出现的意义,一方面显示出作者令人钦佩的良知与勇气,另一方面也如同麦克尤恩的《赎罪》一样,它在提醒、警醒我们要去走一段有担当的毫无愧疚的人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三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