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三十九】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94
时间: 2025-09-21 14:31:49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三十九】
令人十分叹惋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只在世间停留了短暂的二十八个春秋,便含恨离开了人世。诗人为何如此短命,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是刘希夷在舅父宋之问家栖身时,常和当地名士贾曾在一起切磋诗艺,宋之问和贾曾也是好朋友,贾曾的《有所思》诗中套用了刘希夷吟白头翁的诗句,又为刘所不允,于是舅甥之间的裂痕便愈来愈深。高宗仪风三年,也就是公元六百七十八年,刘希夷在返回汝州途中被宋之问派人以土囊害死。《唐才子传》说,刘希夷的舅舅宋之问酷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请求让赠,希夷不允,宋恼怒异常,派人用土囊把刘压死在一个静僻的屋子里。《旧唐书·知乔传》说刘希夷“志行不修”,也就是说不满当时的封建统治,“为奸人所杀”。“奸人”指谁?当指宋之问。另据《唐才子传》记载:宋之问为《代悲白头翁》一诗进谗言于武则天,说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句,是含蓄讥刺武则天篡权,诗人因此被害。因刘希夷生前贪恋风穴山山水之美,后人就把他安葬于此。
年轻的诗人留下的诗篇,当时并没引起世人的重视。后来孙昱编纂《正声集》,选人他的诗最多,才逐渐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诗人虽然只有短促的一生,却留下诗集一卷,文集十卷。《全唐诗》中就收入他的诗36首。他虽然胸怀大志,但终生失意。所以,在许多诗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如他在《孤松篇》里这样写道:“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尽管如此,诗人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处处闪耀在字里行间,如他在《入塞》一诗中写道:“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霜雪交河昼,旌旗入塞飞。”他还在《将军行》中满怀激情地讴歌了英勇杀敌的戍边将士:“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代马流血死,敌人抱鞍泣……”另外,他那“泪随黄叶落,愁向绿樽生”,“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等佳句,也都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他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光辉诗句曾激励过多少代后来人惜时如金,奋发进取啊!正像闻一多先生评价的那样:“诗歌随时代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为青春少年的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刘希夷和张若虚。”诗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诗,他对历史的贡献,却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游子是母亲心头的风筝,感情的线缕,把故乡和刘希夷水远联系在了一起。不用叩问历史的门环,不用翻阅发黄的书页,故乡的每寸泥土里,都蕴藏着思念他的乡情。说不清故乡为他开了多少次纪念会了,而“夷园”的修建,更说明故乡人民对这位诗坛才子的厚爱。不久的将来,故乡的文学戏剧工作者,还将把他的音容笑貌,展现在电视屏幕和戏曲舞台上,让人们一睹风采。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三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