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二十九】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92

时间: 2025-09-26 19:39:25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二十九】


         只见道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据说这不知从何处飘来的芦苇根,历经无数磨难,终于依附在这块新生的土地上。轻风拂过,他们顺乎自然的左拥右簇,频频向过往的行人点头致意,发自内心的欢迎游客的光临。那盛开的芦花,风中飘摇的身姿宛如柔美多姿的少妇,羞涩中又透着张扬。那满目的雪白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细密的枝条柔柔的垂落,轻轻滑过脸庞,已是一丝痒爬在脸上,一丝悦目爬满了心上。

       风一吹,苇絮随风在天空悠悠飘荡,弥天盖地,形成“芦花飞雪”的壮丽景观。那时我在想:若我会吹箫该有多好,真想站在那一片洁白里,用箫声去演绎一场荒凉到极致的美丽,用凄婉去柔软曾经的思念,对你、对她、对这万亩芦苇荡!波光粼粼的黄河水面上,野生的鸟类自在地生活着,这样的画面让人觉得岁月静美,有一句话很贴切地形容着黄河入海口,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年国庆期间,正值候鸟迁徙季,随着大批珍贵迁徙鸟类飞抵黄河口湿地,黄河口就会进入盛大的观鸟期。斑嘴鸭。骨顶鸡、大杓鹜、黑尾塍鹬等大量候鸟,这些鸟儿汇聚在一起,飞舞盘旋、蔚蔚壮观,呈现出一派万鸟翔集的壮丽景象,成为黄河入海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总是在芦花飘雪的秋季想起你,总是在那一片似雪的洁白里染上爱的印记,也在嘈杂的人流中找寻着你的踪迹,总以为心灵的相通可以让我们重逢在这里,可总是苍白了念想,丰润了风景之外的那颗等爱的心。孤寂,从来都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独舞,当孤寂演绎成美丽,也许就如同这儿的风景吧,把一片片的荒凉演绎成诗,演绎成画,演绎成无缘却也美丽的深情!

       车在芦苇荡中穿行,只见,蓝天一碧如洗,偶尔的云朵闲适地飘过,装饰着这美丽之外的惊喜!只想说:若缘分也如同这不经意的邂逅一样,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美丽?是淡然一笑地擦肩而过,还是轻轻地唤一声:嗨,原来你也在这里?极目远眺处,已是蓝天、白云、草原的壮美,只是满目的绿色是那一棵棵普通到平凡的芦苇!生命原来也可以这样,只要你有一颗把灵魂安置在自然中的心,只要你用一颗心去感悟,一切都将变得不可思议!

        到了鸟岛,正巧碰上了天鹅飞天的情景,看着体型硕大的天鹅,振翅高飞的瞬间,竟然可以用优美一词来形容。还有野鸭,不再从低墙飞上矮墙,而是从一个池塘飞到了另一个池塘。再想想被人类驯化的家鸭,虽安逸地活着,却总是成了人们的盘中餐,缺少了那份自由和快乐!再看那空中优美舞蹈的大雁,轻盈的舞步,和着阳光下洁白的翅膀,构成一幅独特的画面。长长的脖颈伸向空中,仿佛在诉说着:燕雀怎知鸿鹄之志,你若懂我,一切都是美,你若不懂,何须强求?

        那鸟岛处不断游览欣赏的人们,恋恋不舍得行走在这水榭的凉亭,或是驻足桥上,都成了风景之外的独特的风景。卞之琳的《断章》此刻已经在心头浮现。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却成不了自己心上的风景。若能如同那悠闲游泳的天鹅一样,该是怎样的惬意和舒适?只是人更多的时候是被凡尘俗世所累,只有旅行,才会让我们从一个厌倦的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暂时卸去满身的疲惫!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其下游河道的变迁极为复杂,从孟津以东至荥阳(南岸)、武陟(北岸)间,因河身为南岸山脉所约束,只是沿着自西而东的方向发生很小的移动,古孟津城在今城北十二点五公里,古黄河更在古孟津城之北,而今黄河则距孟津城仅二点五公里,可见这一段河道向南移了约十公里。武陟、荥阳以下,黄河正式进入华北平原,才有改变方向的大规模改道。改道不仅次数频繁,道路紊乱,波及的地域也极为广阔。历史上出现的河道,有如一把摺扇的扇骨,多至数十根。武陟、荥阳是扇纽,扇骨的分布北至海河,南至淮河。黄河的改道对这一广大区域的地貌变迁造成极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二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三十】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