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四十】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97
时间: 2025-09-28 10:26:46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四十】
夏秋之交,听导游说,都快一个月了,这里的老天爷一直绷着个脸,所以难以看到雪。不过,我们运气真不赖,这天早上,老天爷露出了笑脸,大老远,我们就看到了玉龙雪山上皑皑的白雪,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其实,那里的雪,比起我们老家冬天的积雪,简直不值得一提,但难能可贵的是是:玉龙雪山是离地球赤道最近的海拔最高的终年积雪的唯一一座山峰。但让人感到担心的是,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升高,有人断言,不久的将来,玉龙雪山将会变成一座无雪之山,那样跟普通的山便没什么两样了。
所以当地政府想尽了各种办法来保护它,例如把丽江机场建得离城区几十公里便是其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初入古城好似误入一座巨型的迷魂阵,虽然各街巷的交叉处都竖有精致、清晰的指路牌,仍叫人云里雾里,不辨南北西东。导游再三提醒,入城要顺流,出城则要逆流。即便如此,初来乍到的游客还是摸头不知尾,东流西窜就是绕不出去。古城内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到处是相似的人流、相似的水流、相似的街巷建筑,一不小心便会走岔。
古城的流动是显然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从古城各出入口涌入,最终汇聚在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或声名显赫的原土司衙署——木府,然后又由此流向或逼仄或幽深的巷子,偌大的古城几乎见不到多少土生土长的纳西人。在用五花石铺就的各大街小巷里,在三千多个五花八门的店铺内,在354座形态不一的古桥上,来来去去流动着形形色色、无以数计的外来客。尤其是在由古城中心四方街的四角放射出去的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和新华街上,无论白天黑夜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据统计,古城流动人口,日均数量高达20万以上。这般情景,我不由想起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画面上的盛况也不过如此。不管张择端的画笔有多么神奇,也未能把汴京晚间的繁华描摹下来。那么,对如今丽江古城的夜来说,即便张择端在世,恐怕也是望尘莫及,束手无策的。
古城之夜,躁动与张扬并进,狂热与娴静共存。姑且不论如白天般潮来潮往的人流,面对这样的夜境,会滋生出怎样的情感来,单就那扑朔迷离、流动闪烁的灯光而言,就够令人心花怒放。流经的玉河水被渲染得花枝招展、流光溢彩,被撩得心潮澎湃、心猿意马。水下的青瓦,河边的翠柳也被挑逗得情不自已、搔首弄姿。别样的花儿、藤儿沐浴着清凉的风,在虚幻游离的光影里愈发娇羞。况且,西河两岸风格迥异的酒吧里狂热的气氛,老早就把四方街搅得热火朝天,很叫人想入非非,跃跃欲试。
要离开美丽的丽江了,心情难以形容,但绝不是来之前的那种兴奋。还是用白落梅女士的一段文字来形容一下吧--“给我一段老时光,独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下,泡一壶闲茶。不去管,那南飞燕子,何日才可以返家。不去问,那一叶小舟,又会放逐到哪里的天涯。不去想,那些走过的岁月,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和某个归人,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在玉龙桥上和舞动的水车留影,之后便追随河流入城,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临街店铺,光滑闪亮的五花石板街道,融成悠悠古韵、深深市井。店铺以青瓦盖顶,飞檐翘角,或青或白,或新或旧,越过参差房顶,偶尔可见旧楼斑驳的墙面,于繁华中透出几许沧桑。在古城,可以从这个店铺到那个店铺,挑选民族艺术精品;或可在碧波蜿蜒的河边,静坐一旁,放飞心情,细细品味一河、一街、一桥、一屋,或登万古楼远眺,人字屋顶或宽或窄、或高或低、交错成趣,铺满你的视线。
在古城的热闹中,我抑制不住好奇,于是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了纳西人的古典舞步,我虽不谙节拍,但仍可切合舞者的心境,在周围赞许的目光中,我俨然一纳西女子,翩跹而轻盈,在这灵动的旋律中沉醉。我走出了舞池,走进了纳西民居的古建筑群中,我的思绪在这些清雅的民居中凝结。我的画笔扶摇不定,目光所至,远处始终是更美的一处
古城纳西民居大多随河流走势定位,承袭明清时期特色,融合了北京四和院韵味和江南水乡情趣。院落多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以利采光、挡风和避寒暑。因丽江地处地震中心带,房屋以木架承重,土坯砌墙,采用先搭木架再筑墙的方法搭建,墙面由红色黏土敲打而成,先用黏土和水敲打成第一层墙面,待其风干后,再往上叠加第二层,如此层层叠加的墙面略有弹性,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墙面有男子的徒手画,颜色或素雅或鲜艳,隐射屋主的经济情况,素雅代表清贫,鲜艳代表富有;有些墙面还写有文字以表述屋主所从事职业,如“风花雪月”表示屋主是渔夫;“百忍世家”表示是石匠;“紫气东来”表示是商人。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因而自家庭院也是他们舞蹈的好场所,大的庭院可容纳近三十人牵手舞蹈。
临渠的民居,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木桥横跨河流之上与街道连通,而桥也就成了古城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古城桥梁密度居我国之首,造型各异的桥多达三百五十余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各异,无法一一陈述,但有一桥梁建筑特色却不得不提,即平坡桥,在古城你仍然看到许多桥面平坡无台阶的桥梁,据说是古时候为方便马帮行走而设计的,而今这些源自"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古桥,已完成了连通商贸的历史使命,成为现代人争先拍照的一处胜景,也是风雅之士吟诵唱和的好去处。
玉龙雪山的雪水淌下山崖,汇成小溪,穿过田园,一尘不染地流进丽江古城。水流进城后散开成枝,布局成网,纵横交错地清亮慢流在每条街道的旁边。有了这般的水,古城便活起来啦。走进古城,你岔向哪条街,脚边都溢淌着清清的流水,畅快的心情便在这城中潺潺水流的梳理下变得更加舒畅起来。我没去过意大利的威尼斯,也许游赏威尼斯水城也就是这种感觉吧?
我是在夕阳西下的傍晚走进丽江古城的。为了赶在日落前收获对古城的整体印象,我抢时间登上一家位居高处的古民居的顶层阳台。放眼望去,一种独特的壮观进入我的视野。青黛的瓦面,檐连着檐,随着地势的高低而起伏,波澜壮阔地在晚霞的映衬下四处延伸……我的四周成了瓦檐的世界。我似乎不是在城楼观城,而是在海岛观海!我被震颤了。要知道,我眼前的这片海洋可是由成千上万的世界级的文物汇集而成的啊!
我徜徉在古城中。那从古代走进现代的石板路,那美如工艺的明清时代的栋栋纳西木屋,那石桥,那水流,那琳琅满目的纳西工艺品……欣喜着我的目光,牵动着我的脚步。我跟随在拥挤的掺杂着各色人种的人流中,从傍晚游到月中,游到深夜。
看不完丽江的风光,品不尽丽江的文化内涵。
这世界上值得人回头的景观是不多的。我离开丽江时,留下了奔放的热恋,带走了一份深深的依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三十九】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