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一)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43
时间: 2025-10-22 09:05:49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一)《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鉴赏》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经典五言律诗。此诗是他离开长安东游途中,寄给扬州旧友之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沉的情感内涵。
## 一、清幽孤寂的意境营造
诗的前四句着重描绘了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成功营造出清峭孤冷的意境。“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日暮山深、猿啼声声的画面。诗人伫立倾听,猿啼仿佛都饱含愁情,环境的清寥与情绪的黯淡在一开始就展露无遗。沧江夜流本就给舟宿之人带来不平静之感,一个“急”字,更让这种不平静的情绪如江水般激荡,急于寻找归宿。“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于平缓,但风疾吹木叶作响,其急如江水。虽有月光,但所照仅是沧江中的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被进一步触动。风声、猿声作用于听觉,月涌江流作用于视觉,再加上置身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共同构成了深远清峭的意境,孤独感与情绪的动荡不宁蕴含其中。
## 二、真挚深沉的情感抒发
后四句由景入情,抒发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并非诗人故乡,即便景色优美,也难掩独客异乡的惆怅。同时,他对扬州的老朋友思念深切。在这特定的环境下,思乡怀友之情愈发强烈,诗人不禁潸然泪下。“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他幻想凭借沧江夜流,把热泪带向大海,寄给扬州的旧友,将忆旧与乡思寄于友人,情感真挚动人。
然而,这种凄恻的感情不仅仅源于思乡和怀友。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应试失败后,为排遣苦闷而长途跋涉漫游吴越。“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其漫游之旅笼罩着悒悒不欢的情绪。但在诗中,他只淡淡地将“愁”说成怀友之愁,未深入揭示求仕失败的痛苦。这种“淡”的写法,一方面,点到为止,老友自能理解;另一方面,若将求仕失败的心情过于刻露地表达,会破坏诗的清远印象。
## 三、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景与情完美融合,浑然天成。写景愈真切,抒情愈深沉。诗人将自己的孤独、惆怅、思乡、怀友等情感融入到桐庐江的夜景之中,借景抒情,以情染景。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如前四句的景色描写,处处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后四句的情感抒发,又因前面的景色铺垫而显得自然真挚。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四、语言质朴自然的风格
孟浩然作诗“遇思入咏”,不习惯于苦吟雕琢。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如“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等句,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相契合,更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之,《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以其清幽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巧妙的情景交融手法和质朴的语言风格,成为孟浩然诗歌中的佳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让后人得以窥见他在仕途失意后的复杂心境。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