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二)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57
时间: 2025-10-22 09:06:34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二)《孟浩然<早寒有怀>鉴赏》
《早寒有怀》,又名《早寒江上有怀》《江上思归》,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约写于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的一个秋天,是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作品。全诗深沉含蓄,将思乡之情与写景之句完美融合,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 一、情景交融的秋景开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开篇两句便勾勒出一幅深秋的江上图景。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意袭人。诗人捕捉到了秋季最具代表性的景象,以“木落”“雁南度”点明时令,又用“北风”渲染出寒冷的氛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这种景语亦是情语,在这早寒的江上秋景中,已隐隐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同时,这两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但孟浩然的笔触更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景象,化用成句而自成意境,为全诗奠定了思乡的情感基调。
## 二、遥不可及的故乡之思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诗人由眼前的秋景自然地过渡到对故乡的思念。“襄水曲”点明了诗人的家乡在襄水的转弯处,也就是他的故乡襄阳。而“遥隔楚云端”则强调了家乡与自己所处之地的遥远距离,一个“隔”字,不仅表明了空间上的阻隔,更透露出诗人无法归乡的无奈和惆怅。故乡在云端之外,可望而不可及,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 三、孤苦伶仃的羁旅之愁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这两句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乡泪客中尽”,诗人在异乡漂泊,思乡的泪水早已流尽,可见其思乡之苦的深沉。“孤帆天际看”,诗人孤独地站在江边,望着天际的孤帆,心中充满了怅惘。那孤帆或许是归家的船只,却与自己无关,只能让诗人更加思念家乡。这两句诗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尽了天下游子的共有情怀。
## 四、迷茫无奈的仕途之叹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尾联化用了《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诗人以孔子自比,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迷茫和无奈。他如同迷失了渡口的行人,想要询问出路,却只见傍晚宽阔平静的江面,波涛漫漫,一片迷茫。这里既实写了当时的情景,又隐喻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前途渺茫,不知何去何从,这种对前路茫茫的愁绪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复杂。
## 五、艺术特色
整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情景交融是其显著特点。诗人将思乡之情融入到秋景的描写之中,使情与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其次,中间两联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对仗技巧。此外,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却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言淡而意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早寒有怀》通过对早寒江上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仕途的迷茫愁绪。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艺术魅力,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