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的春秋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342

时间: 2023-11-06 15:00:24

       阳春三月的婺源篁岭,数千亩油菜花海依梯田铺开,与徽州古色天街,精美徽雕成就梦幻般的人间天堂。篁岭景区地处婺源石耳山脉,面积5平方公里,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乡风民俗俯首即拾。篁岭属U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古木参天,溪流淙淙。“篁岭晒秋”闻名遐迩,天街似玉带将精典古建串接,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画卷。
       春到篁岭,周边千亩梯田簇拥,怒放的油菜花竞相争艳,芳馨诱人,一片黄色的海洋,展示出一幅惊艳的“大地艺术”美图。
       当您漫步垒心桥这空中索桥,滑过溜索,攀上高空热气球远眺,俯瞰藏而不露的“梯云人家”,那才是另类别样惊险的探旅。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置身篁岭万亩梯田,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延展婺源油菜花的主题,在本园区种植四季花卉,五彩缤纷梯田上,红的鸡冠花,紫的醉蝶,黄的孔雀草……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象,在这里有您意想不到的风景让心灵去远行。
       让游客最为感兴趣的恐怕是这里的天街,近五百米的“天街”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木雕、古趣盎然。村内官邸民居相邻相间,客馆、官厅、绣楼鳞次栉比,更有明清古建镶嵌点缀,各具特色,一条天街如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前店后坊构成一幅缩写流动着的古典名片-—“清明上河图”。“天街食府”,独创徽居格局,全宽幅晒台窗户,面向千亩梯田,广袤原野的阴晴变化尽收眼底,天街农家宴全用自种、自养、自猎之物,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当地民俗为基准,自成体系,农耕文化以千亩梯田为背景,以四季花海为主题。借助民俗农谚,创意活动等手法将智慧乡村融入大自然之中,绘就了一幅篁岭春色醉游客的锦图。
       秋行篁岭,正是秋色浓妆艳抹的时节,欣然前往婺源篁岭山村秋游,车进入婺源境内,具有徽派民居特色白墙飞檐镶嵌在山水间,秋风裹带着浓郁的花香,香味浓得入骨三分,据说篁岭晒秋展示一幅民俗民情山里人家风情画,特意去观赏篁岭山村晒秋人家的景观。
       午饭后乘车进入篁岭风景区,正逢国庆黄金周,车水马龙,大巴车如蜗牛一样堵了近两个小时,心急如焚,生怕错过了篁岭晒秋绝美风景,一路风尘仆仆而来,又排队乘缆车进入篁岭山村,当乘缆车从天而降,坐落在半山腰的古道山村惊叹落入眼帘,仿佛是天上街市,身心陶醉在大自然原始部落深山篁岭古村,沉浸在老气横秋挂在深山的街巷叹为观止!篁岭以其独特徽派建筑群,白墙黑瓦,层层叠叠,精致展示了古建筑艺术微三雕最灿烂的篇章。
       数百栋徽派古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分布在半山腰,粉墙黛瓦,藤树环绕,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远离了红尘世俗,像个活波俏皮的少年藏身在山谷之间,掩映在浓荫丛中。
       当现代人蜂拥而至,昔日宁静的山镇炸开了锅似的热闹和喧嚣,人流拥挤在狭小的街巷,细细品味,每一座民居古宅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天井四合院上下两层,雕花门窗,每一扇通透的窗户成为晒秋的晒台。
       蹒跚在古老村落,感受篁岭秋天色彩尤为神韵,山村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古木环绕山镇,黑白分明飞檐翘角的古民居依山而栖,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晒架上,圆圆晒匾里晒满了五彩缤纷丰收果实,五线谱竹竿悬挂着一串串红辣椒和金黄色玉米,如同一串串幽静美妙的音符,演奏了一曲田园牧歌式“晒秋”农俗交响曲。
       放眼望去,日出山谷,斜阳朗照,篁岭古村房顶晒架上家家户户晾出玉盘似晒秋竹制簸箕,晒满了辣椒、夏菊、玉米、稻谷等五颜六色农作物,古村空中到处飘逸着光彩夺目的色彩,直是美不胜收。
       篁岭晒秋主要以红灿灿辣椒和金黄色玉米以及菊花为主,一排排红彤彤辣椒红线串珠悬空排列,给山村增添了节日的喜悦欢庆的色彩,而金黄色玉米呈八字挂在屋檐下,宛如盛开的花瓣,掺杂菊花香扑鼻而来。红黄相间,浑然一体构成了金秋丰收季节成熟的景观,晒出了篁岭迷人秋色。
       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山民脚踏实地,渴饮山泉,饿食五谷,他们早已习惯心远地自偏的姿态与地无三尺平崎岖的地貌融会贯通,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由于山村地势复杂,整个村庄陡峭没有平地,每到丰收季节,山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和挂晒农作物,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景观。山民在自然条件的局限下,充分激发了想象和创造力,在这块原始神秘的土地上,不经意之间,造就了中国山村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急匆匆脚步穿梭在古老街市情不自禁赞叹连连,古宅顺山坡成悬挂式建房,千年古树香樟和枫香红叶映衬着山居古宅,跳跃式万亩梯田呈扇形簇拥山镇村落,田垄上生长红透的乌桕树,与灰白色的古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了古老山村天然美景,身临其境,犹如坠入心旷神怡童话般的世界,心灵再一次感受到返璞归真的震撼。
       穿过“天街”牌坊,一条狭长石板小街如玉带似盘桓山间,将经典古建筑遥相呼应串连一起,古香古色徽式商铺参差林立,前店后坊,酒肆特色小吃、典雅工艺品店埠、现代版“邂逅你”酒吧,古趣横生,仿佛是一幅流动浓缩版的“清明上河图”,人在画中移。饮食文化是篁岭民俗传神之笔,“天街食府”以徽菜为渊源独成体系。游人川流不息流连在天街琳琅满目商铺街坊,细细品尝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
       出篁岭山村趟过高空索道垒心桥,沿着用木制铺成的台阶,拾阶而上,攀缓约至五十米处,建有观景台,伫立在观景台纵目远望,游人渐少。我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远远近近的篁岭风光景色,远处山村风貌隐隐约约尽收眼底……
       群山环抱山窝里村落浮起袅袅炊烟,飘飘渺渺,若隐若现,仿佛是人间仙境,云雾袅绕。近处层层叠叠的梯田蜿蜒而行,好似巨浪掀起汹涌的波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浪高于一浪从四面山坡呈扇形蔓延开来;又好似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旋律,演奏出最美丽山村乐章。任思绪驰骋,想象着春天梯田里金黄色油菜花壮美景观。篁岭,不仅有最美的油菜花,有令人震撼的晒秋,还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的古村。在这里,你无意间经过的一株老藤、一棵古树、一眼深井、一截断垣,都可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的房子,尤其是那些稍具规模的老屋,每一栋都凝聚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承载了耕读传家、忠臣孝子的文化。遗憾的是,我先后两次登上篁岭,皆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触碰到这座古村的灵魂。
       史料记载,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从北方迁移出来大量的难民,一路奔向江南。其中从今河南上蔡,来了一批姓曹的百姓,他们在古徽州的歙县停留了下来。其后,一些曹姓家族又开始向古徽州的其他地方迁移。其中有一族人,来到了晓鳙村定居。
       晓鳙村,就是我们在垒心桥上远远看到的那个山谷里的村庄,离篁岭不远。这让我想起听到的一个传说。
明宣德年间,晓鳙村有一位叫曹文侃的村民。有一天,他在离村庄不远的山岗放牛。到了傍晚,耕牛死活不肯走。曹文侃烧了一堆火给牛夜间取暖,并说,我明天早上再来,如果这堆火不灭,说明这里适宜居住,子孙后代生生不息。临走时,他还将手中赶牛的竹鞭插于土中。第二天早上,曹文侃来到山上,看见火堆还没熄灭,而插入土中的竹鞭竟长出了新叶。曹文侃觉得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带领家人由晓鳙村迁至这个山头居住。曹文侃成了这个村的开山始祖。后来,牛鞭繁殖的竹子遍及山头,故将村庄取名为篁岭。清朝道光年间的《婺源县志•山川》有记载:“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篁竹,大者径尺,故名篁岭。”
       数百年来,篁岭的村民们恪守自身经年,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只好利用房前屋后自家窗户凿窗采光,支架晒物,在屋顶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晒满了红辣椒、稻谷、黄豆等等。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点线面构成的天然美景,让人犹如进入童话世界,不由得从心里惊叹:篁岭真是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
       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造就了篁岭的山水。虽然有点落后,但是山水绝美。她像一本线装的古书,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俏皮地摊在小桥流水间。那书页上发生在村里村外的悲欢离合,随岁月隐隐约约而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回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雨中游龙泉寺

下一篇:鳌头窑湾奶奶堂的来历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